近日,在崇头镇后垟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抓紧修建道路。
“今年新建的4686亩高标准农田,自6月开工便签订了‘联农带农’协议。”崇头镇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农户+村集体+强村公司+建设主体”规模化种植合作模式,已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务工村民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

近年来,我县聚焦村道巷道硬化、乡村生产道路改造、小型排灌沟渠疏浚、生态护坡护坝等劳动密集型工程,建立了“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安排就业等方式,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着力改善和提升产业配套基础设施。
同日,在安溪畲族乡箬叶工坊项目建设现场,项目主体工程已封顶,施工人员正抓紧建设屋顶等部分。作为村级工程“集体建”项目之一,该箬叶工坊已带动45名农户务工,其中包含5名低收入农户。

在实施项目“联农带农”过程中,我县推广村级工程“集体建”,将工程控制价400万元以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安全风险小的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纳入“集体建”范围。采取“强村公司+有资质企业+联合体”“项目代管服务”等模式,由强村公司统筹材料采购与施工管理,企业实施项目,村集体监督,村民参与建设,实现项目立项、建设、验收全流程阳光化运作。今年以来,已实施村级工程“集体建”项目100余个,带动587名农户务工,其中带动低收入农户106名,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同时,根据农民就业培训需求建立信息库,确定培训券发放数量和标准,制作面值200-1000元的培训券。农民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线上或现场报名,由相关部门审核后择优发放培训券。今年以来,整合了农业农村局、移民中心、妇联等部门培训资源,开设了农业种养殖技术、电商直播、来料加工、养老护工等各类农民培训班,发放“培训券”2271份。
此外,我县还积极推广“农业经营主体雇主责任险”,对吸纳61至70周岁本地农民务工的农业经营主体,按市级20%、县级50%、主体30%的比例给予保费补助,推动61至70周岁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县“农业经营主体雇主责任险”保费达7.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