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宫湖畔的滩涂上,百亩花海再度绽放。这熟悉的景致,让彭永生回想起10年前那个热闹的春天:人潮汹涌而至,只为一睹花海芳姿。
但眼前的景象已大不相同。朝霞漫过花田时,咖啡馆亮起了串灯,不远处的民宿里,他看见身着汉服的姑娘正在露台煮茶。
这种光景,10年前不曾有。2015年的紧水滩镇石浦村,像突然被流量砸中的幸运儿,靠着花海“一夜成名”,但没多久,就因管理粗放、业态单一而陷入困境。转机出现在村里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后——他们布局了丰富多元的业态,进而把赏花路线设计成沉浸式游园。
“留住人,才能留住春天。”石浦花海的产业演进,正在改写“网红经济”的宿命论。
繁花初绽
2014年,云和试点打造花海景观。长期贴着“经济薄弱村”标签的石浦村,迎来了“命运拐点”。
彭永生抓住了这次机会。这位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联系,使石浦村成为当时唯一一个入选的试点村。
2015年,石浦村的50亩滩涂荒地翻了个底朝天。薰衣草、百日草、马鞭草、硫华菊等鲜花的种子撒下去时,不少村民嘀咕:“种这些不能吃、不能卖的玩意儿干啥?”但当第一批鲜花绽放时,质疑声被汽车喇叭声淹没了。游客的车辆把村道堵得水泄不通,不少村民瞅准时机,办起了农家乐。
第二年,花海扩大到100亩。2016年,石浦村注册成立了石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乡村旅游的日常管理与运营。与此同时,村民纷纷入股,期望通过企业化运作,使村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这一年的中秋花灯展,是第一个“大动作”。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在花海里竖起数米高的“水晶鞋灯”,不远处的“生命之树”万千灯盏如星辰垂落,还有田间的巨型“夜光蘑菇”,无不让人眼前一亮。但热闹背后,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游客在花海里转半小时就无事可做,前期投入还没回本,人流量却开始下滑。
除了“拍照打卡”,当时的石浦村给不出更多让游客留下来的理由。如何破局?村里开始寻找新的思路。
又见花开
钟政鑫站在田埂上,脚下是新翻的泥土。
“咱们得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鲜花专业村’。”改变的力量,源于一群带来金点子的“乡村CEO”。2024年,紧水滩镇通过“我在浙丽有个村”共富合伙人平台,成功招募钟政鑫和他的团队落户石浦,注册了丽水小样乡村运营有限公司。
钟政鑫从事园林花卉生意多年,他与团队选择石浦的原因很实际——这里的“赏花经济”基础与他们的业务高度契合。
变化的速度超出预期。入驻石浦后,钟政鑫率团队迅速完成了100多亩土地的集中流转,重新规划建设“石浦花海”。5月来临前,优化培育的天竺葵、康乃馨、棉毛水苏等800余个品种、20万盆花卉完成了定植。
文化元素的植入润物细无声。“插花娘娘”雕塑以当地民间传说为灵感重新设计,不远处则是融入当地船帮文化的帆船装置艺术。这些细节被刻意分散在花海各处,像埋藏的彩蛋等待被发现。石浦村还计划在此新建“十二花时”主题公园,确保每月至少有一种鲜花绽放。
久违的“人海”景象再次出现。今年5月1日,进入石浦的车辆超过1400余车次,较节前激增442%,这个“老网红”又重新火了起来。村民叶端法的油筒饼摊摆在家门口,每天都围满了人,“5天下来挣了一万多元呢”。
夜幕降临时,村里亮起了新装的景观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钟政鑫告诉记者,在他们的构想中,石浦村不仅是一个赏花的好地方,更是一个集文化、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石浦,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的发展充满诸多可能性。通过“赏花游”的引领,石浦村重燃了乡村活力,这个古老的村庄,在花香四溢的日子里,展露出新颜。
花期之外
石浦的“赏花经济”曾面临普遍的乡村旅游困境——每年花期一过,游客散去,村庄重归沉寂。“火一季、歇三季”的循环持续多年,直到外来团队的介入打破了这一僵局。
村里将闲置资产整体出租给专业运营公司,并将游客接待中心整合,落地花卉产业园、花卉主题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据测算,这一转变将带来每年30余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也为村民打开了持续增收的新渠道。
全新打造的“又见花开”花卉产业园,是石浦破局的关键一招。专业化的花卉大棚将一年四季培育精品花苗,供应周边市场,不仅填补了当地的“淡季空白”,也为“花海IP”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业支撑。
“又见花开”共富工坊的运作模式更具创新性。村民在这里学习草本花卉种植技术,之后在自家田地种植,由企业统一收购。这条“工坊育苗—农户种植—统一收购—景观应用”的产业链,预计能使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坐落于仙宫湖畔的精品民宿项目则选择了桑蓓斯凤仙花作为特色景观。5000多盆花卉布置在墙面上,构成“垂直花园”,花期从3月延续到11月。这种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净化空气、调节建筑温度、改善居住环境。
改变正在发生。建设花卉产业园,带来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分红收入,共富工坊让花卉种植成为村民的日常生计,花卉主题民宿则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餐饮娱乐等周边消费。
石浦的实验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视野:观光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跳出打造单一景观的刻板思维。通过引入现代产业要素,农房、土地被重新定义,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地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升级。
在众多探索产业转型的村庄中,石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系统性。从种植到销售,从景观打造到技能培训,各个环节被整合进同一个发展框架。而这样的全链条思维,或许正是破解“季节性魔咒”的有效路径。
“石浦时光,花开未央”,随着更多花卉项目落地,这个湖畔古村正在生长出一个更立体、多元、可持续的产业版图,并以此证明——花期可以很短,但花经济可以延续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