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点的迁建工作既牵动民心,又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是关键事,更是精细活。历经数个月的谋划推进,近日,位于白龙山片区长田村西南面的项氏宗祠正式启动迁建程序,系云景生态产业园项目最后一栋将要迁建的古建筑。
“我们给所有部件都做了标号,并确保整个拆卸过程全部由人工完成,最大程度保护榫头等关键结构,为后续复建做好准备。”拆除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李仕友介绍。项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历史悠久,现存的正堂部分位于长田村文化礼堂内部,明间为台梁式结构,次间、梢间均为穿斗式结构,虽历经百年风雨,但在村民们的悉心维护下,屋檐下的雀替、牛腿等部件依然造型精致、色泽鲜艳。建筑本身既是文物,又是传承地方宗祠文化的重要场所,极具文物价值、道德教化价值和寻根价值,是当地村民的精神根脉所在。
越是弥足珍贵,越是需要小心谨慎。为了将这份满载地方特色的文化印记完整保存下来,自云景生态产业园项目征迁工作启动以来,白龙山片区专门为村中项公李氏、项公林氏、严公顾氏古墓,浙江省贸易公司、财政厅、警察厅旧址古民居与资圣寺、祖师殿、项氏宗祠等9处文保点配置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广泛征集当地村民意见,梳理记录文保点信息。过程中,光是寻找具备专业资质的施工队,敲定村民满意的迁建地点,就往返奔波了六十余趟。
“宗祠、寺庙既是百年历史文化的璀璨结晶,也是村民们重要的精神寄托,因此,村民对选址工作格外看重,经常是他们去现场看朝向、位置,我们带着专业部门负责人和工程设计人员过来听意见、做评估,确保新点位既满足村民期望,也符合周边建设规划。”参与文保迁建工作的副组长朱玉杰介绍,工作组不遗余力搭建民情民意与专业技术之间的沟通桥梁,协助审批建设资圣寺临时过渡点,解决宗教人士日常生活问题,也收获了村民们的理解与配合。整个迁建过程中,村里的老书记、老党员积极响应,帮助收集、协调群众意见,为整体工作推进做出了极大贡献。
“有村里长辈的带动支持,我们不管是在微信群里向村民反馈信息,还是线下登门解决问题,都顺畅了很多。这期间,类似复建点位过道宽度这种细节问题,以及古民居产权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协调解决。”白龙山片区工作人员刘建鹏介绍。
在干群的协力配合下,自2023年3月启动前期论证开始,长田村不可移动文物迁建工作紧跟云景生态产业园房屋征收步伐,由片区工作组统筹全局,协同推进纠纷处置、政策处理、踏勘选址、规划设计、用地审批等系列工作,并于2023年10月正式启动迁建,陆续完成3处古墓的迁建、3处古民居与资圣寺、祖师殿等文保点的保护性拆除、收储工作。后续,相关部件将依据丽水市文保专家出具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意见,在新地址进行1:1整体迁建保护或进行合理回建和利用。
“文保点的顺利迁建将推动周边地块连线成面,为扎实推进云景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设、实现新一年度的保供地目标提供坚强保障。”白龙山片区副召集人俞伟良说,后续,片区将严把构件存储、复建精度、文化活化三关,以群众感受为先,时刻保持干事温度,确保9处文保点顺利“安家”,让百年古建在新时代既留住乡愁记忆,又焕发时代生机,书写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云和样本。